|
上海泰貴科教設備有限公司
Email:shtaigui@163.com
電 話:021-55155307 55155308
傳 真:021-55155308
手 機:13331878229(鄭經理)
地 址:上海市云南南路261號
|
|
|
|
|
心肺復蘇模擬人,踩踏事故后應及時心肺復蘇 |
作者: 日期:2017-1-12 11:54:49 人氣: |
上海泰貴公司專業生產:心肺復蘇模擬人,心臟病急救假人,踩踏事故后心肺復蘇模型,咨詢熱線:021-55155307

2014年最后一天的深夜,上海外灘陳毅廣場發生令人痛心的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傷。事情雖已過去了一周,但在網絡上引發的熱議卻持續發酵,余溫未了。如此慘劇的發生令人悲慟,這其中有復雜的管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作用,而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公民急救知識的極度匱乏和安全教育的嚴重缺位。
意外發生后才發覺急救常識不夠用
外灘事故的不少親歷者受訪回憶起那場可怕的事故時,幾乎都提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聲音:“后退!后退!”正是這一句句關鍵的話語避免了險情的進一步惡化。
事后,網友給這個群體取名為“后退哥”。他們中間的一員吳登民在接受采訪時回憶當時為一位傷者急救的情形,他先是做了胸外按壓,但無濟于事,后來旁邊有人說要掐人中,又有人說要扶起來抖,還有人說要人工呼吸,同伴一一照做,這位女士還是沒能醒來。在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王西富、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急診科副教授王吉文看來,“后退的聲音是一筆財富,但急救的無助則是一種悲涼”,“后退哥”救人有心無力,方法不當,手忙腳亂,王吉文糾正說,“按壓人中的急救法屬中醫范疇,通常遇到昏迷患者更有效,像這樣的踩踏擠壓意外,應做心肺復蘇加人工呼吸的急救,單純胸外按壓并不夠,更不應將失去意識者扶起來亂晃動。正確做法應該是:人工呼吸2次,胸外按壓30次,人工呼吸2次,胸外按壓30次如此交替循環往復……直至專業急救醫務人員到來!
現場為數不多的從事醫務工作的事件親歷者也發現普通百姓急救知識嚴重缺乏。去上海參加跨年活動的浙江省溫州市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護士吳小小向媒體回憶說,她是聽到警察在現場尋找醫務人員后努力擠到臨時隔離區域的,她們到達時已經有幾名外國志愿者在給傷者做心肺復蘇,兩人表明護士身份后也參與到急救中。
救護車大約在踩踏事件發生半小時后到達現場。因為沒有足夠的救護車,警車也被用來運送傷員。吳小小注意到,警車上沒有任何急救設備和醫護人員。有個外國志愿者一直幫一位傷者在做心肺復蘇,按照急救常識,在采取電擊除顫并恢復心跳前,心肺復蘇是不能停止的,但吳小小和那名外國志愿者未被允許上車繼續施救。此后,臨時隔離區域內集中的傷者越來越多,卻幾乎沒有新的懂急救的志愿者加入。這讓吳小小意識到,中國的公眾急救教育嚴重缺失。運送傷員時,有人直接拉著傷員的手和腳往車上送,“這是極其危險的,因為他們根本無法判斷傷者有沒有頸椎和脊椎損傷,如果有,這種做法可能導致傷者高位截癱。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保護好頸椎和脊椎,平抬上救護車”。
按壓不當會造成二次傷害?
踩踏事故發生時,多為群體傷,傷者人數多,病情重,現場擁擠,專業救援力量難以迅速到達出事地點,F場目擊者的現場急救就尤為重要。然而在此次上海踩踏事件后,網上流傳著否定心肺復蘇的觀點:第一種觀點:踩踏事故傷者多為肋骨骨折等內出血,心肺復蘇的按壓會加速患者死亡。第二種觀點:據傳是一位從醫30年的胸心外科主任醫師談防踩踏的經驗:“對因踩踏所致的擠壓綜合征,傳統的心肺復蘇幾乎無效。即使我在現場,可能也是無功而返。重要的是教會大家如何避免擠壓綜合征的發生……”
擁擠踩踏事故發生后,在救護車到達現場前,急救是與死神在賽跑,雖說未必100%成功,雖說其中可能因方法不當造成二次傷害,但王吉文說,在那種緊急而特殊的情況下,不做急救基本在等死,如果做,還有生的希望。
首先我們來了解擁擠踩踏事故造成傷害的主要原因。在人的胸腔被擠壓到難以或無法擴張,就會發生擠壓性窒息。這種擠壓往往又不能在短時間內解除,于是受壓超過極限的人員會發生窒息缺氧死亡事故。王西富在他名為“急診夜鷹”的博客中談到:“踩踏傷者外在大出血者很少,更多的是內出血。在上海踩踏事件中有多位現場目擊者描述有傷者大口吐血征象,應該是肺出血表現,這樣的傷者非常危重,大失血導致休克,肺出血也導致通氣換氣功能喪失,隨時會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
王吉文介紹,普通百姓在做心肺復蘇急救之前,首先要判斷傷者的狀況,看是否為心臟驟停,以拍打、在耳邊呼喚對方來判斷他是否還有神志意識,如果發現沒有意識、沒有呼吸,要趕快實施心肺復蘇。心肺復蘇操作不當確實有可能發生肋骨骨折等并發癥,但實施心肺復蘇的前提是心臟驟停。心跳停,隨時死人。所以綜合而言即使受傷也總比死亡好。正如王西富在其長微博上寫到,“當你確切地通過傷者反應、呼吸、頸動脈搏動三項指標評估判斷傷者心臟驟停已經發生時,無論患者是否合并內臟損傷,心肺復蘇都是首要且唯一的選擇。當心跳已經停止,還有什么是更糟糕的損失呢?無論何種原因的心臟驟停,不做心肺復蘇的一定死,做心肺復蘇還有一線生機!
正確急救50%以上的生命可挽回
王吉文介紹,按照臨床標準,發生心跳呼吸驟停后,超過10分鐘以上,大腦進入不可逆的損傷階段,通常4-6分鐘是個關鍵點、分界線。大量資料表明:心臟停搏4分鐘內開始心肺復蘇者約50%可被救活;4~6分鐘開始復蘇者10%可以救活;超過6分鐘者僅存活4%;10分鐘以上開始復蘇者,存活的可能性更為減少。這表明復蘇開始時間越早,搶救成功率越高。心跳呼吸驟停大多數發生在醫院以外場所,如家庭、外出途中、娛樂場所等,多數場合沒有醫務人員在場,公眾往往是第一目擊者。只有第一目擊者在現場施以正確的心肺復蘇,才能為搶救成功奠定基礎。但市民普遍未受過急救技術培訓,加上由于交通等原因,120救護車到達現場時間往往超過10分鐘,甚至更久。
有統計顯示,如果傷者本人或現場“第一目擊者”懂得現場救護知識和技能,通過自救互救,50%以上的生命可能挽回。因此,王吉文強烈建議,政府應對公眾加強急救知識培訓和普及。
逝者已矣,生莫重蹈。
踩踏現場急救原則
1.發生踩踏的群體傷害,必須立即向“120”急救中心報告并向政府部門報告,以便展開有效的現場急救。
2.首先保證現場環境安全,在維持好秩序的情況下開展急救。因為在踩踏傷的現場,人壓人,人擠人,要想救人,存在極大的困難。出現大量人員傷亡時,應先救重傷員。
3.現場急救時,一般不應隨便移動傷員,而是就地評估傷勢進行現場急救。但是在踩踏事件現場,人群相互擠壓在一起,不利于評估傷勢和進行急救。因此,要首先解除擠壓,即要把壓在上面的傷員移開。這時,就要注意在移動傷員的過程中一定要防止傷員的傷勢加重。搬運時,可采取水平搬抬法。對于懷疑頸椎損傷的傷者,應注意保持頭頸與軀體的中立位,不要使頸部扭曲和屈曲。
4.對于踩踏傷來說,最重要的是窒息和呼吸停止的急救。其具體做法是:把傷員從危險中解救到相對安全的地方后,立即檢查有無意識反應,即大聲叫喊并拍打傷者肩膀,同時觀察有無呼吸。如果無意識反應,說明傷勢嚴重。這時,首先要幫助傷者開放呼吸道,并且使空氣流通,有條件的話,可給予及時的吸氧。如果既無意識反應又無呼吸,說明已死亡,應立即進行現場心肺復蘇。先進行胸外心臟按壓,然后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堅持做下去,直到交給醫務人員為止。
5.對于存活的傷員,初步檢查傷勢,進行止血、包扎、固定。胸部外傷導致呼吸困難或反常呼吸的傷者,往往是多處多段肋骨骨折。此時,可用毛巾、三角巾等包扎胸部進行臨時固定,盡快送醫院處理。---39健康網
|
|
上一篇:心肺復蘇模擬人,如何進行心臟病急救? |
下一篇:心肺復蘇模擬人,心肺復蘇訓練人體模型 |
|
|
|
|